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在2025年夏季篮球论坛的闭幕仪式上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发表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演讲,面对现场数百名体育界人士、媒体代表与球迷,他以一贯的沉稳语调,阐述了中国篮球未来的发展方向,姚明强调,尽管中国篮球近年来面临诸多挑战,但他对行业的前景“始终充满信心”,并首次公开表示“不排除CBA联赛扩军的可能性”,这一表态瞬间引发了广泛讨论,许多业内人士认为,这可能是中国职业篮球改革进入新阶段的信号。
回顾与展望:中国篮球的转型期
姚明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中国篮球近年来的发展历程,他提到,自2017年担任篮协主席以来,中国篮球经历了青训体系改革、职业联赛商业化探索以及国家队建设等多方面的调整,尽管过程中遭遇了诸如国际赛事成绩波动、职业俱乐部经营压力等困难,但他认为这些挑战“恰恰是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”。
“没有人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,”姚明说,“但我们从未停止尝试,从青少年篮球培训的普及,到CBA联赛赛制的优化,每一步都是为了更长远的目标。”他特别指出,中国篮球在基层参与度上取得了显著进步,据统计,2024年全国青少年篮球注册球员数量较五年前增长了40%,而民间篮球赛事和校园篮球项目的覆盖率也逐年提升。“这些数据或许不被大众频繁讨论,但它们是中国篮球未来的基石。”
CBA扩军:可能性与挑战
在问答环节中,当被问及CBA联赛是否可能扩大参赛队伍规模时,姚明首次松口表示:“扩军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选项,但我们不会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。”他解释,联赛的扩张必须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评估,包括地区篮球基础、商业潜力以及整体竞技水平的平衡。“我们不仅要考虑球队数量,更要确保联赛的质量和可持续性。”
CBA联赛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,近年来,多个中西部城市曾表达过加入职业联赛的意愿,例如西安、乌鲁木齐等地均提出过组建职业俱乐部的计划,姚明坦言,从地理分布和市场需求来看,扩军有其合理性。“篮球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,我们希望通过联赛让更多地区的球迷感受到职业体育的激情。”
他也指出扩军面临的实际挑战,首先是球员储备问题,姚明提到,尽管青少年培训体系有所改善,但高水平职业球员的数量仍不足以支撑过快扩张。“如果新增球队无法在短期内具备竞争力,可能会影响联赛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。”俱乐部财务健康也是一大关键,近年来,部分CBA球队因运营成本上升而面临亏损,姚明强调任何扩军计划都必须配套严格的财务审核机制。“我们不能重蹈其他联赛盲目扩张的覆辙。”
未来规划:青训与商业双轮驱动
除了扩军议题,姚明还详细介绍了中国篮球未来的重点规划,他重申,青训体系改革仍是核心任务之一。“我们正在推动‘省-市-县’三级培训网络的建设,目标是让有天赋的年轻球员无论身在何处,都能获得系统的训练机会。”篮协计划与国际篮球机构加强合作,引入更多高水平教练和培训项目。“闭门造车无法适应全球篮球的发展速度,我们必须保持开放。”
在商业开发方面,姚明提到CBA联赛正在探索新的收入模式,数字媒体版权的深度开发、球迷社群的精细化运营以及跨界合作等。“职业体育的本质是内容产业,只有提供更精彩的产品,才能吸引更多观众和赞助商。”他特别提到,2024年CBA总决赛的收视率较前一年上升了15%,表明联赛的吸引力正在回升。“但这只是开始,我们还需要在赛事包装、故事讲述等方面下更多功夫。”
行业反应:期待与谨慎并存
姚明的表态迅速在体育界引发反响,多位CBA俱乐部管理层人士表示,扩军若能稳步推进,将有助于联赛开拓新市场,北京某俱乐部高管称:“如果新增球队位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城市,可能会带动整个区域的篮球经济。”但也有专家持保留态度,体育产业分析师张明(化名)指出,扩军需要配套资源投入,包括场馆升级、裁判队伍扩充等。“目前联赛的运营体系是否已准备好应对更多球队,仍需进一步评估。”

球迷群体则对可能的新球队充满期待,在社交媒体上,许多网友留言支持“西部球队加入CBA”,认为这能提升联赛的全国性影响力,一位新疆球迷写道:“如果乌鲁木齐有一支CBA球队,我会带全家人去现场加油!”

姚明的演讲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希望但不忘谨慎的蓝图,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体育时代,中国篮球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,扩军与否仅是众多决策中的一环,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体育产业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,正如姚明所言:“信心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基于对困难的清醒认知和对方向的坚定把握。”无论CBA联赛最终是否迈出扩军这一步,这场讨论本身已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注入了更多思考与活力。
